最近买家欺诈频频出现,几个月前我就注意到这个现象,看起来已经形成了一个以骗产品、骗退款为目的的买家灰色圈子。由于身边的朋友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,所以特地整理出来分享,希望大家能提高警惕,避免掉进同样的陷阱。
在案例中,买家通过夸张甚至带有恐吓性质的话术来强调问题的严重性,抓住了卖家比较担心的"认证、安全性"等问题的软肋,要求卖家及时进行赔偿。这些索赔金额往往不高,设计得恰到好处,只是要求退款,金额既能让卖家负担得起,又能让他们掉以轻心。
部分案例分享

(案例1)

(案例2)

(案例3)

(案例4)
案例5:AMZ官方论坛已经有类似案例出现:
https://sellercentral.amazon.com.br/seller-forums/discussions/t/b57e0bc3-3e92-4244-ba62-eee7ff6611e1
上面的例子比比皆是,且都是身边卖家真实经历的,已经看到不下10个这样的案例了。需要思考的是:这些买家是否存在恶意索赔的行为?我们该如何有效应对,才能将账号和链接的风险降到最低?
关于真实性的问题
从分析来看,这类索赔大概率是伪造的。下面举例一些常见的破绽:
1. 内容风格很接近:从内容风格来看,这些投诉非常相似,像是套用了某种模板。他们会把问题升级到安全性问题,并威胁要发起法律诉讼,直接抓住了我们的软肋。如果只是个别买家反馈,还有可能是真实的,但当同类案例反复出现,并且话术高度雷同时,造假的可能性就很大。
2. 要求无条件退款:不退货,或要求卖家承担退货的运费和税费。正常情况下,买家在平台规定时间内是可以退货的(印象中好像是三十天内),但一旦超出时限,或退货需要承担费用,他们就开始恶意夸大问题,逼迫卖家退款(类似之前不退货就给差评威胁的套路)。
3. FBA订单,却提及发起"A to Z": "A to Z"索赔是FBM订单才有的流程,而FBA订单并不适用。出现这种错误,很可能是买家从网上复制了模板,都没搞清楚平台规则。
4. 过度使用专业术语: 比如订单缺陷率(ODR)、"A to Z"等,这些连部分卖家都不熟悉,普通买家更不可能轻易掌握。这说明他们更像是在套用现成的索赔话术。
5. 严重性与诉求不符:例如案例1中声称"产品已经对家庭成员(包括小孩)造成身体不适",但最终只要求退款。如果真涉及安全和人身伤害,正常情况下绝不可能仅仅止步于退款。
6. 拒绝提供证据:声称产品已销毁或丢弃,无法提供照片或实物证据。例如案例1中明确写道:"不再要求提供照片、退货或其他证据",从而让我们无法核对真伪性。
7. 其它一些细节:购买时间以及发生时间是否合理?有些照片/医院账单是否PS或套用(是你的产品导致)?律师函是否正规律所抬头、有案件编号、盖公章?有case记录? A-Z有记录?
综上分析,这大概率是恶意欺诈勒索。例如,国外有一些博主、机构教导买家恶意索赔退款的套路。
对于账号和链接风险的影响
从平台角度来看,亚马逊的政策是更倾向于买家保护。卖家在平台销售是比较被动的,即使买家不提及安全问题,只是威胁留差评,也让卖家很被动。
一般情况下,关于 "安全性投诉" 是否会导致链接下架,其实概率并不.........
最近买家欺诈频频出现,几个月前我就注意到这个现象,看起来已经形成了一个以骗产品、骗退款为目的的买家灰色圈子。由于身边的朋友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,所以特地整理出来分享,希望大家能提高警惕,避免掉进同样的陷
原文转载:https://www.kjdsnews.com/a/2381423.html
一条5680万次播放的视频,引爆TikTok"抵制消费潮" YouTube推荐算法机制解析_如何提高YouTube视频排名_YouTube推荐机制官方Q&A 2022年欧美青少年线上渠道使用情况报告 shopee代运营诱惑性服务曝光,shopee卖家谨慎选择代运营公司,商家必看 英国商标被异议怎么办?顺利注册商标,关键得做好这7点~ 亚马逊东京站的开店流程,选品有什么特殊规定吗? 警惕:这21款产品已下证美国外观专利!侵权风险+ 亚马逊买家欺诈2.0来袭?你中招了吗? 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