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15日星期五

跨境电商资讯:做跨境:当“供货商”、“合

"内卷"和"出海"已经是企业家们绕不开的两个词。随着海南即将全岛封关运作,国内市场的竞争无疑将更加激烈;同时,中美关系出现缓和迹象,也为中国产品出海创造了宝贵的窗口期。将优质产品推向全球,已从"选择题"变为"必答题"。

不过,选择以何种方式出海,对企业来说却是一个关键决策。不同的业务模式,会带来完全不同的财务结果。

我们的一家客户——泰来公司(化名),就是很好的例子。作为一家实力雄厚的生产型企业,它的产品质量过硬,为了开拓海外市场,也选择了最常见的方式:与一家精于亚马逊平台运营的企业进行合作。

但这种看似"强强联合"的模式,在我们近期对其的财务健康体检中,却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。我们发现,现有的合作方式给公司带来了很大的财务和税务风险,并直接导致了企业现金流紧张。

泰来公司遇到的问题很有代表性。因此,本文将结合这个案例,为您深度剖析三种主流的跨境业务模式,清晰地揭示不同选择背后,所面临的不同财务与税务风险。

身份一览:三种模式与核心数据(数据为假设数据)

一、"合伙人"的账本:一本看似双赢的糊涂账

泰来公司(化名)与合作方的分工看似非常理想:共同负责产品的研发和生产;泰来公司负责运输和出口报关,并先垫付这部分成本;合作方则利用其电商经验,负责在亚马逊上进行店铺运营、推广和销售,并先垫付这部分成本。最终,产品产权归双方共同所有,该项目于泰来公司下运营。双方约定,成本利润五五分成。

然而,合作开始后,泰来公司的财务账本却变得越来越"难看"。

1. 财务账本:账面亏损与现金流压力

  • 账面惊现负毛利:泰来公司投入全部生产成本50元,出厂后按约定仅能确认一半收入27.5元,财务上却要结转全部成本50元,每卖出一件产品的初始毛利为-22.5元,导致"初始毛利"为-45%。

  • 现金流极度紧张:报告显示,公司累计垫付的各类费用已高达300余万,这笔巨额垫款的来源正是这种合作模式:

    a. 生产成本全额垫付:每一件产品的50元成本,都是泰来公司真金白银地先投进去   的。

    b. 运输报关费全额垫付:产品从中国发往海外的运费、报关费等,也全部由泰来公司  先行支付。

    c. 资金回收严重滞后:泰来公司前期付出了几乎全部的资金,但第一步只能收回一小  部分(27.5元)。剩余的成本和全部利润,必须等到产品在亚马逊上卖给最终消费   者、再经过漫长的对账周期后,才能进行二次分配。

    这种"支出在前,收入在后,且中间环节由我方大量垫资" 的模式,导致大量资金沉淀在"在产品"、"在途产品"和"库存商品"上,最终累积成了300万的现金流大坑。

2. 税务账本:一笔经不起查的危险账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