数千辆卡车排起长龙,蜿蜒数公里的车队一眼望不到头,司机们在驾驶室里一呆就是四五天——这可不是灾难电影场景,而是当下哈萨克斯坦-俄罗斯边境口岸的真实写照。
自9月中旬以来,这条连接中亚与俄罗斯的贸易大动脉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"肠梗阻",原本畅通的陆路运输通道如今变成了巨型"停车场"。对于依赖这条线路的外贸出口商家而言,这场拥堵风暴正在席卷整个供应链。
Part 01边境拥堵现状
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边境的货运通道正在经历一场严峻的考验。从9月中旬开始,边境口岸陷入严重拥堵,最高峰时排队卡车多达7500辆。即使到了十一假期后,拥堵情况仍未缓解,滞留卡车依然超过5000辆,给中亚至俄罗斯的陆路运输带来了巨大冲击。

/图源:生意人邮报
平时只需7-9天即可完成的阿拉木图—莫斯科公路运输,如今平均排队与通关时间增加了5-7天,运输链整体效率下降了近一倍。在卡拉干达、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等一线口岸,滞留卡车超过5000辆,不少司机反馈排队时间已达4-6天。
部分口岸车流已达饱和状态,通关时间从正常的几小时延长至数天甚至无限期延误。这一拥堵问题正在对中亚至俄罗斯的陆路运输带来巨大冲击,影响着成千上万吨中国出口货物的运输效率。
Part 02多重因素导致拥堵
边境口岸的拥堵并非偶然,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。据俄罗斯生意人邮报报道称,哈俄双方自9月中旬开始都对特定商品进行了严格的查验,主要包括军民两用货物的汽车、可疑的受制裁商品(电子产品、无人机及其零件、服装、西方品牌的商品),这几类货物的查验率高达99%。
入境待检查货物量的攀升,导致俄罗斯海关人员人手出现不足,同时其数字通行证系统(Smart Cargo、CarGoRuqsat)的运行频繁出现故障,也进一步影响了通关的效率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